实施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促进林区社会发展

 新闻资讯     |      2023-08-29 01:02
本文摘要:中国绿色时报7月31日报道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是欧盟针对中国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而设计的一个技术援助项目。项目于2003年7月启动,执行期7年,由欧盟和中国政府共同投资229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29亿元),其中欧盟无偿援助1690万欧元。项目执行单位为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项目区涉及四川、湖南、海南3省的6个县12个乡(镇)58个村,以及4个大型国有森工企业和两个县级国有林场。

中国绿色时报7月31日报道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是欧盟针对中国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而设计的一个技术援助项目。项目于2003年7月启动,执行期7年,由欧盟和中国政府共同投资229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29亿元),其中欧盟无偿援助1690万欧元。项目执行单位为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项目区涉及四川、湖南、海南3省的6个县12个乡(镇)58个村,以及4个大型国有森工企业和两个县级国有林场。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试验和示范,为不同的利益者提供天然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更多选择,以促进环境的稳定性和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包括天然林经营、社区发展、培训推广和项目管理4个部分。项目实施5年来,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欧盟驻华代表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项目在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和林区社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我们的做法做一个简要介绍,与大家分享。——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中方主任叶荣华欧方主任David·Billing■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实现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结合中国实际,开发实用、高效、可复制的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的方法和技术是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的目标之一。

自2003年以来,项目通过开展多资源森林清查、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乡级森林经营战略规划、村级森林经营规划等,为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后,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了多资源利用,为此,项目在5个县启动了天然林区多资源森林清查。其技术方法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一是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确定多资源清查的目标和调查因子;二是采用高分辨率SPOT5卫片,制作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森林类型分布图;三是根据不同利用和保护目标进行调查类型的区划,并按照不同的森林类型确定调查强度和精度指标;四是选取调查样地,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用同心圆样地进行地面调查。对于非木资源,通过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市场调查等方法进行补充调查。

与通常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相比,土地利用战略规划建立在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由县林业局主持,邀请相关政府部门和乡村代表共同参加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研讨会,对规划的程序、标准、成果和管理章程达成共识。其成果具有很浓的本土性,也较易得到村、乡和县直部门的认可。

项目在湖南省炎陵县策源乡和四川省松潘县小姓乡完成了为期10年(2007年~2016年)的森林经营战略规划方案。与传统的森林经营规划不同,乡级森林经营战略规划主要是通过参与式的方法,使不同利益相关者就森林经营的框架达成一致。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全面分析本地的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状况和需求,二是就共同的愿景、森林经营目标和策略达成一致,三是确定需要开展的主要经营活动和管理措施,四是确定需要各方面提供的政策、服务等支持。

规划的制定要以森林多种服务功能为基础,不仅要涵盖木材生产,还要考虑休闲、非木材林产品、森林生态功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乡级森林经营规划的指导下,项目将按照生态系统经营和近自然林业的指导思想,制定村级森林经营规划,确定每个小班的经营措施。目前该项工作已在两个村开始试点。

■应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示范新型营林技术和方法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核心是以一种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经营森林使其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以乡土树种为主要经营对象,以保持立地生产力;二是在较小面积上利用自然力实现林分的天然更新;三是以森林完整的生命周期为计划单元;四是参照立地环境、地被指示植物、森林演替阶段和潜在原生植被设计调整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五是标记目标树并对其进行抚育管理,在保持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实现较高的生物产量和收益;六是采用择伐作业,确定抚育择伐对象,不断改进林分质量;七是分析不同经营措施的生态和经济后果,保证最优设计体系。为将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应用于我国天然林经营中,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于2005年~2007年在四川、湖南、海南3省开展了营林模式和营林战略研究,对3省现行的营林模式,以及每种营林模式的经济影响和环境评价进行分析,选定降雨量、土壤类型、年均气温、土地利用类型、高程等自然环境参数和森林类型、树种类型等森林植被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将四川、湖南、海南3省进行区划,确定每种营林模式适宜的区域,提出营林战略,指导营林工作。在此研究基础上,依照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提出了一系列营林示范技术,并进行了试验示范。截至今年6月底,项目已在3省投入50多万元开展了22个营林示范活动,每个示范点的面积为1公顷~5公顷。

示范内容包括:不同放牧强度对森林植被恢复的影响,疏伐对林分结构和林分质量的改善,薪炭林经营,风景林改造,珍贵树种保护,林下种植等多种类型。通过建立营林示范点,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天然林,恢复退化林地,管理非木材林产品等,还为当地林业管理人员示范了新型营林技术和方法,使他们的营林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采取共管措施构建和谐林区天然林共管是以天然林可持续管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利益相关者制定出一种管理方式和权力责任分配结构,分担投入,分享产出,共同决策。

天然林共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承认在天然林管理中社区内外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利益与关注点;二是对天然林管理中的各种权力持开放态度,不仅仅局限于法律所认可的权力;三是让社会担任更重要的角色、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四是寻求天然林管理中的透明与平等。天然林共管分为准备阶段、规划与协议制定阶段和协议实施与调整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考察天然林资源以及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的现状,评估各利益相关者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沟通交流的能力,建立启动工作组,负责共同管理准备阶段的领导工作。规划与协议制定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统一的规则与程序,对天然林共管的目标成果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书面协议,并征得社会的普遍认可;针对共管目标,制定各方认可的发展战略、共管规划与协议、确定组织结构,并对外公布。

协议实施调整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启动共同管理组织机构,实施共同管理规划与协议;根据需要,分清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责任;收集共管执行过程中的过程资料、数据以及成果;探寻影响天然林资源与各利益相关者发展的主要因素;评估共管规划、协议与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对取得的成果以及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评价,不断完善共同管理规划、协议以及组织结构。四川省松潘县是项目的天然林共管示范区。

目前,示范区的所有乡、村都成立了共管委员会,村共管委员会已根据生态功能分区,对集体林和国有林的保护和利用进行协商,制定了具体的共管协议,包括砍柴、采集野生菌和草药、放牧、采伐、水资源利用、保护野生动物、森林防火、神山圣地保护以及其它重要事项的管理规定。在天然林区实行共管,可以将各利益相关者的相对优势最大化,减轻当地林业局和森工企业负担,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当地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降低森林资源管理成本,构建和谐林区,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开展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小型基础设施项目主要资助项目区的村级道路、供水供电、教育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农副产品加工设施的建设,以降低农户对林产品的依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263个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或正在建设。

另外,项目还向湖南省永顺县和炎陵县提供专项资金91万元,用于恢复今年特大冰雪灾害中损毁的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了农村资源利用、产品销售以及社会服务的条件,促进了地方生态环境的稳定。

永顺县小溪乡和宝兴县陇东乡的许多自然村通过实施项目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道路交通,为村民节约了劳动力,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方便了当地群众获取市场信息和社会公共服务。从去年开始,项目又进一步实施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即把小型基础设施项目与“天然林营林示范”、“可替代性生计活动示范”、“主题示范”等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体化建设,如建设营林示范区、生态旅游和竹材加工点的道路等。目前,项目聘请了国际专家对项目区的小型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参与式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森林边缘村庄设计、管理小规模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指导方法和推广应用建议。

■开发替代生计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生活水平可替代性生计项目是指在不损害天然林资源的前提下,扩大农户生计来源,使社区收入结构多样化,帮助农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减少农户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为了替代采伐天然林,天然林管理项目在村民的全面参与下,试验示范了与当地社会经济及环境状况相适应的替代生计活动。截至目前,项目已实施了26个替代生计示范活动,包括养蜂、中药材干燥、苗(花)圃经营、雷竹种植、沼气池建设等,涉及9个项目村的22个农户、26名国有森工企业工人,推动了新技术在农耕、牲畜、加工业、水果种植中的应用,使农户收入来源多样化。

可替代生计项目也可以使用小额贷款来实施。去年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为夹金山林业局工人提供技术职业培训以及小额贷款,帮助该企业种植高附加值草莓,共引进温塔娜和阿尔比两个品种,先后种植草莓5000株。今年4月第一次采摘草莓,就采摘果实500公斤,收入5000元。采摘期一直持续到了7月中旬。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开展社区生态旅游地处青藏高原西南的松潘县牟尼乡,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宗教文化景观富集,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是松潘县藏族原生态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代表。2006年9月,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开始帮助牟尼乡策划、推动当地以社区发展为本的生态旅游主题示范,促进了当地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发展。牟尼乡社区生态旅游汇聚诸多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一是社区高度参与过程,即通过一系列研讨与培训,将所有关系社区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活动全面转化为社区自身的行为;二是教训借鉴,让社区代表对其他正在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如平武县白马乡和丹巴甲居藏寨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交流,研究他们的教训和本项目的规避对策;三是高度重视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围绕生态旅游发展需求,对牟尼乡全部268户农户的家庭经济、社区生态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条件和居民意愿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四是重视生态旅游开发的社区组织性,初步建立了乡、村两级生态旅游协会,履行不同层面社区生态旅游的全面组织与管理;五是强调开放性,以咨询会等形式充分征求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项目特别注重国际生态旅游理念的本土化普及,协调和组织了一批熟悉生态旅游需求和旅游市场开发的中外专家参与牟尼乡社区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的策划、规划与设计,包括徒步远足、寺庙参观、唐卡学习、麻尼石雕刻、手工艺示范、骑马旅游、自行车骑游、动植物识别、观鸟、藏族农户家庭体验、节庆旅游、藏餐烹饪学习与体验、藏族村落参观访问、瀑布观赏和山地观光等。项目强调住宿设施的多样化与小规模,规划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游客住宿体系,包括藏式家庭接待房、村社区招待所,以及传统藏式民居改造而成的生态旅舍等。

■实施林区小额信贷提供发展资金支持小额信贷是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地方组织机构,为项目区内没有金融机构贷款、或不能提供足够的抵押物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农户和森工企业职工提供小额贷款,使他们能够开展创收活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小额信贷基金”通过能力建设、创造机遇和增加收入达到改善目标群体生活的目的。

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小额信贷基金是一种“森林小额信贷”,而不是单纯的扶贫手段,贷款活动的选择非常注重“绿色”,即所有贷款都必须应用到有利于天然林资源的活动当中去。小额信贷面向项目区12个乡(镇)58个行政村的农民和6家国有森工企业和林场的职工,重点是比较贫困的人群。目前,项目已经开展了3种小额信贷模式,即非政府组织(NGO)模式、社区天然林管理协会模式和国有森工企业循环基金模式。2006年6月,项目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协议,在海南省昌江县注册了“农户自立服务社”,具体负责在昌江县项目区开展小额信贷。

目前,服务社已发展客户800名,拨付小额信贷资金190万元。2006年8月,项目在湖南省炎陵县的皮坑村建立了第一个社区小额信贷基金模式试点单位,并在去年上半年推广到了湖南、四川两省项目区的10个小额信贷单位。目前,已有13个“社区天然林管理协会”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并向会员提供小额贷款以帮助农民启动或扩大农业、畜牧业的创收活动。

目前,已有1465户家庭成为协会成员。协会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选举优良的管理团队管理小额信贷资金,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项目实施的第五年,一年就组织贷款约500次,共计放款75万元,所有天然林管理协会的还款率都达到了100%。四川省夹金山林业局和海南省霸王岭林业局先后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5月启动了森工企业模式的小额信贷,资金主要投入到旅游服务、经营小商店、饲养家禽、养蜂、中草药材种植等,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和管护人员增收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再就业能力我国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在生态保护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森工企业职工下岗或面临下岗的压力。

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区内的4个国有森工企业和两个林场也面临同样的挑战。为此,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为项目区内的4个森工企业和两个国有林场的1000多名在岗或下岗职工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计能力,获得新的求职资格,在林区内或林区外找到新的就业机会。职业技术培训包括烹饪、驾驶、园艺、电工、美容美发、护林员再培训等。

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244人参加了上述培训,其中女性学员占27.4%。通过培训使大部分下岗职工找到了工作,部分职工还通过自主创业、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等途径找到了与培训技能相关的职业。

例如,宝兴县夹金山林业局的职工夏云,参加培训前每月仅有几百元的收入,很难支撑孩子上学和家庭的日常开支。通过参加项目组织的烹饪培训后,在东拉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找到了一份厨师的工作,增加了收入,家庭逐步摆脱了经济紧张的困境。永顺县杉木河林场职工田金枝,在家待岗3年多,去年她参加了项目组织的驾驶培训,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拿到驾驶执照,顺利找到了一份开出租车的稳定工作,每个月都有1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今后,项目还将对自主创业和自主就业培训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将小额信贷和自主就业活动进行挂钩,为森工企业职工提供短期技能培养培训,帮助他们创办经营微型企业,实现自主创业。同时,还将帮助森工企业和林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使职工在森工企业内部实现再就业。


本文关键词:实施,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促进,香港官方彩网,林区,中国

本文来源:香港官方彩网-www.miwifisocial.com